修龙:中国住宅产业化的思考与实践
  修龙:尊敬的刘部长、尊敬的赖主席和在座的各位前辈专家,大家上午好!刚才听了部长和主席的讲话,确实非常受感染,感慨也非常多,他们的演讲非常精准、精辟,也很精彩。
  我的发言跟前面两位领导讲话有一个衔接的概念,在正式进入到我的演讲之前,给大家看一张图,这是卫星遥感图,和赖主席刚才讲的城镇化进程有密切关系。这是1986年苏州城镇化的情况,红色的是城镇人居情况。这是1991年的情况,稍微有所增加。1996年,增长速度非常快。到了1998年,红颜色的更鲜艳了,2002年,又过了四年,开始进入到比较严峻的状态,这是2003年的图,进入了恐怖的状态。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城镇化进程非常现实的经济发达地区的案例。这是2004年的图。历史就是这样进展的速度。城镇化的高速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严峻的挑战,我们怎么样来发展才能对得起历史,对得起我们的子孙,让我们的发展更加科学、可持续,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课题。2006年的图,已经无法忍受了。
  我们的城镇化率迅速的从不到20%上升到53.7%,每年房屋竣工面积平均达到30亿平方米,相当于加州所有建筑面积的七倍。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我们认为产业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想说一个基本概念,很有意思。什么叫建筑工业化,什么叫住宅产业化,什么叫产业现代化。现在争论众说风云,联合国有标准定义,那么到底我们是什么,到现在我们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说法,大家的讲解都从不同的角度,听起来也都有道理。我们理解咱们可以继续争论下去,这个争论很激烈,大家意见不一致。内涵更广、更宽,不仅涵盖住宅建筑结构部分,而且包含了部品部件的大规模工业生产,还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包括全生命周期管理)融入进来,使这一概念更加科学、全面。
  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四个方面,一个是历史,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起起伏伏。一个是现状,新一轮热潮背后的冷静。第三是瓶颈,建筑工业化体系该如何发展。第四是探索,构建行业资源集成平台。
  先说一下历史,历史划分三个阶段,一个是建国初期,一个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是转型期。为什么要把整个工业化历程、产业化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一下呢?我觉得借鉴历史,对于我们当前如何把握现代化的产业化推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不能再走弯路。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它的推动力,都有政治性文件,其实都是政府主导。
  下面我会就这三个实际分别详细说一下。上世纪50年代引入工业建筑,当时国务院有指令,叫《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那时候主要动力是我们国家建国了,一个新中国的成立一定要有新的发展的模式,我们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当时主要用在工业建筑上,我们的工业厂房基本上都是标准模式,包括柱、梁等等都是工业化生产。到了十年动乱的时期,这一阶段基本停滞了。
  70年代以后,十年动乱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原国家建委也召开会议,提出建筑工业化以建筑设计标准化、构建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及墙体材料改革为重点。90年代我们主要的目标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侧重点在住宅,这一轮也出现了停滞,为什么出现停滞呢?90年**始我们国家逐渐取消了福利分房,商品房带动了房地产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占到了很大一部分,大家都知道突然间有一天说这个房子不是公有的,而是你个人的,每个家庭当他得到机会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个性需求,这使得我们标准化和产业化受到重大冲击。由于这个原因,还包括房地产开发以后共建生产厂占的位置都不错,土地也都被房地产开发拿走了,所以构建生产能力也上去了。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包括技术原因,通过一段时间的推广以后,技术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那个时代的样板房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前三门的一条街,包括走到三环上、二环上,都能看到这个时代的产品,最典型的就是墙体的龟裂等等,还有抗震都达不到要求。导致这一轮很快就过去了。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个高潮,2013年1月1日,国务院颁发了《绿色行动方案》,是一个螺旋式的循环,但是上升了一个高度。我们今天转型阶段发展的建筑工业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关注重点,比前两次有相当大的差别。
  下面我说一下新一轮热潮的现状和我们要关注的事情。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倡导下,当前国内新形势下,建筑产业化的新热潮甚至演变成了一场运动。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全国各地方政府针对建筑产业化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以及相应的激励政策,在座的同志们都是从业人员,无论是做开发也好,做工厂的生产也好,作为用户也好,我们都深切感受到了政府强烈的需求和愿望,全国基本上每个省市都对产业化做出了明确的指标要求,新建建筑必须有百分之多少是产业化的,完不成任务就怎么怎么样,不批你地,不让你进入市场。同时还有政策激励,包括成本上的让利,都是希望尽快去推动。但是最终的推动动力,我个人理解有我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里面,也有互相政府间不愿意落后的政治导向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去理解。在政府积极的高姿态投入的同时,开发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包括设计院都在积极投入,热情高涨,我们觉得这是除了技术方面以外,是我们发展的重要载体,都是一个机会。所以大家动机不一样,但是带来的追求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在轰轰烈烈的背后,我们需要冷静、客观,要以史为鉴,消除误区,实现科学持续发展。在座的企业也好,政府也好,都应该正确的认识到什么是我们要做的事情。我们现在认为有两个主要误区,误区一,简单把工业化理解为预制混凝土(PC)技术。PC是其中手段之一,不是全部。是重要手段,但也不是全部。除了PC以外,我们还有钢结构,也是从摇篮到摇篮,而不是从摇篮到坟墓,但是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由于没有解决,不能排除在外。还有现场的工业化制造技术,还有钢筋和混凝土混合的技术等等很多种方式,但是只把PC作为一个指标,还是不太合适的。误区二,忽略部品部件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认为这个过程只是一个建造过程,其实不是,我们的理解是一个房子盖好,我们要盖的是百年的,不会简单的拆除,但是部品部件都是有不同需求的,寿命是不一致的。所以我们的产业化,既是一个部品部件的升级、技术的升级、健康的升级,我们使用功能都可以调整,部品部件才是产业化最重要的部分,有了部品部件才叫产业化,没有部品部件叫工业化。这是一条链。
  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环境,现在各个地方政府都明确提出以PC为标准,我是设计院出来的,设计院有一个交流平台,在那个平台上我们要真的做一点文章,现在政府推动的这种目标确实是从历史的发展来讲,对后代负责任的角度来讲,有很多问题,我今天在这里发言,也是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设计院院长的角度提出的怎么样看待这件事情。
  我们现在开发企业做了很多,政府只是提目标,但是产业化最大的问题是标准化,我们的标准化在过去已经做得很成功了,现在再推广,如果标准化跟不上,产业化没有任何作用。如果产业化都是以各自工厂的标准为标准,那工厂怎么去生产。包括生产与运输能力,突然间有一天几个大城市都规定了产业化的目标是什么样的目标,每年必须30%以上是产业化的,但产业化的目标必须30%是PC,我们的工厂在哪里。某大城市现在的混凝土构件在涨价,为什么?因为政府要求必须是混凝土构件,但工厂生产能力是有限的,那就谁高价就卖给谁。政府目标非常快,一年到百分之多少,两年是百分之多少,三年是百分之多少,那时候工厂根本就没有,我们就大量建工厂,上一轮工厂都被淘汰了,土地好位置都做房地产开发了。由于没有标准化,每个开发企业做的构件都不是统一的,效率也非常低,还有时间效率的问题。这些问题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该都考虑进去,我们应该是百花齐放。
  还有成本,成本现在在提升,不是在降低。我们推动进步的同时,工业化的结果一定是成本降低,还有环保要求,大面积的工厂建立,我们环保问题怎么解决,就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在六环以内,环保是严控的,如果工厂都建在六环以外,那运输半径的问题怎么解决。其实我们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现成的资源没有被加以利用,所以理性决策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为我们当前的一些考核的需求,而弱化了理性,那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刚才我给大家看的苏州的图,已经没有空间了,我们还能盖多少房。到了多少年以后,我们的能源是支撑不了我们的房子的,这些工厂怎么处理,这些土地怎么处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真的要有规划、有策划、有计划的实施,保证我们这项事业健康的成长。要理性、科学的发展,找好自己的定位。
  现在推广的瓶颈在哪里呢?我们觉得现在政府也有要求,市场也有需求,但是两者对接不上,打不通。如何打通呢?政府有要求,市场有需求,企业有积极性,瓶颈就是转换不通畅。消除瓶颈需要建立资源共享通道。我们在设计院,我们认为设计院是建筑产业化产业链中唯一一个能够集成的关键节点,这个关键节点抓好了对产业化的整个推动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想构建一个行业资源的提升平台,为什么说设计院是非常好的平台呢?部品部件也好,可以通过设计院找到应用出口。开发企业也好,诉求可以在设计院得以实现。所有的技术标准可以在设计院得到推广。所以设计院是一个天然的在这条产业链里面集成的良好的平台,所以我们院提出建立行业资源的集成平台,我们想做平台,这个平台不是设计院自己,从行业的角度、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从对历史负责任的角度,我们想的就是以“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大家走到一起的没有利益诉求的平台,以设计院为支撑。我们想通过这个平台把各方的价值、各方的利益都能够整合,而且我们也在探索、思考,特别是通过大数据的概念,在这个平台上已经不仅仅是设计院的事,方太也在这里,方太的设计可以和我们结合起来,你的中期质量、你的分析可以在设计院平台下一次性整合成功,我们的设计才是最优的设计。包括部品部件、家具,业主需要什么,我们在设计院做一个大设计,这个设计院的设计是一个平台,包括部品部件的设计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客户需要什么东西,开发企业想做什么东西,生产商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筛选、优化,根据不同的需求我们采取不同的个性化设计,然后工厂直接在这里加工。这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是一个大设计的概念。
  而且设计院整个在这条链上,没有利益诉求。设计院就是谁好,谁拿到这个平台上来做,谁适合谁就拿到这个平台上来做。我讲的设计院不只是我们设计院,而是整个行业。我们希望通过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一个科技体制创新实验室,是体制创新的模式,能不能让大家在组织系统上没有关联的关系,社会上各自方面把优势都发挥出来,在这么一个平台下实现一个国家创新的引领,带动行业的发展。我今天讲的就是通过这种模式的创新,使各方的价值和利益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实现,部长也给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心里联盟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很多企业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发挥,下一步我们想通过这个平台的打造,能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一个公正的、对行业最有价值的、以科技为引领的,包括经济价值在这里都可以得到体现,服务政府、服务市场。
  开发企业、生产施工企业、运营企业、技术研发企业、产品开发企业、资本,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大家各自价值的追求。中国院建筑产业化设计平台作为支撑,我们想提供一种思路,在这个平台上在产业化推动过程当中大家都能够得到发挥,而且用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因为现在操作的平面有很多,包括各种活动、各种形式,包括厂家也有联合,包括采购平台,这是另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在没有利益诉求的情况下打造的以科技引领,大家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价值。甚至在这里连采购的过程都没有,那大家就可以更便捷、效率更高、品质更能够得到保障。当然后面还有很多工作我们正在做,包括认证体系、保险体系都要去做,真正好的东西大家在这里用最低的成本、最新的技术,真正通过它来推动发展。
  科技创新实验室,成功的案例就是美国人已经这样做了,很多技术都是在底下车库里做的,有价值就拿进来,没价值就继续做,有价值就在这里体现。所以最终这个平台上达到科技创新的最高,达到引领行业的最高。我们设计院也愿意尽我们的努力为大家服务。为什么说这个事情有可能呢?可以通过数据来体现,我们营业额收入去年达到了70亿,和我们相关联的投资是3500亿,我们一个设计院承担的这些开发企业是非常可观的数字,能够带领相关企业来做这件事情,当然我们希望有追求、有创新的企业大家走到一起,让我们住宅产业化真正能够打通,而不是各自做各自的标准,这样客观的讲对一个国家来讲、对一个行业来讲是有局限性的。到了这个平台上,大家的标准就真的是一致的。
  我们中国设计院愿意和大家一道为中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共同实现大家的价值追求。谢谢大家。
  官方网站:www.chinaeasypc.cn
  官方微信:weidezhugongkeji
  卫德住工科技工业化技术交流论坛:www.chinaeasypc.com/bbs
  新浪官方微博:沈阳卫德住宅工业化科技有限公司